企業名稱:南京燭明制冷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聯系人:施東升
電話:025-86113676
手機:18851668803
郵箱:18851668803@163.com
傳真:025-86113676
地址:南京市江寧區淳化街道淳關路491號新潤集團內
冷藏庫是利用降溫設施創造適宜的濕度和低溫條件的倉庫引,又稱冷庫,是加工、貯存農畜產品的場所。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我國各類生鮮品年總產量約7億噸,冷凍食品的年產量在2500萬噸以上,總產值520億元以上;年營業額在500萬元(含500萬)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約2萬家(包括加工企業內的冷庫車間及冷藏庫),就業人員250萬人,全國冷庫容量達900萬噸左右。
無論是冷凍冷藏食品的生產,還是冷藏庫的數量與技術水平及其運營方式,我國都還存在較大差距。
從人均占有冷藏庫的容量看
美國是中國的10.3倍,日本是中國的15.73倍。我國的肉類水產、果蔬等生鮮食品發展很快,肉的產量已是世界第一,但由于冷藏設施跟不上,在流通過程中的損失與損耗很大;速凍食品已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食品之一,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速凍食品一般在20公斤以上,我國人均還不到6公斤,美國、日本等國速凍食品的品種有幾千種,我國不超過600種,其原因很多,冷藏設施的不足也是其中之一。
從冷庫的質量及其運營方式看
我國冷庫的80%以上是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多層土建冷庫,新型的裝配式立體化冷庫不到20%。多層土建冷庫技術含量低,溫控區間小,相關設施不配套、有的已經陳舊老化,從體制與適用范圍上分屬于肉類、水產、果蔬企業,企業自運營冷庫的效益不高,專業化社會化的第三方綜合冷藏物流企業較少,不能適應我國生鮮與速凍食品發展的需要。
容量和規模
(1)冷藏庫容量:
從上世紀70年代起,各地冷藏庫容量增長較快,至2008年底,全國冷藏庫總量已突破1100萬噸/次,其中畜肉類冷庫容量為550萬噸/次,水產冷庫為262萬噸/次、全國供銷系統的果蔬冷庫為210萬噸、冷凍飲品類冷庫10萬噸/次。
(2)中國的大型冷藏企業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們冷藏庫建設出現一個現象,新建了一批由多座單體萬噸級冷庫組成的“冷庫群”,這對降低建設成本和運行能耗,規范管理都是有利的,并形成了中國數家冷藏行業的“航空母艦”企業。
如上海錦江國際低溫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下屬吳涇冷藏公司、北京東方友誼食品配送公司、遼寧省大連海洋漁業集團公司冷凍廠和浙江省杭州聯合肉類集團冷藏分公司。
上海吳涇冷藏公司
建造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冷藏庫總容量為26萬立方米的四座萬噸級單體冷庫(每座高7層、1.3萬噸)構成,其低溫冷藏總容量為52000噸,高溫冷藏庫容量為1200噸及冷凍間52噸/次,配有完整的運輸設施,建有三股道鐵路專用線,沿黃浦江有萬噸級的固定深水碼頭和千噸級專用浮動碼頭;有八個公路月臺,可供近百輛汽車同時裝卸作業。
1.2冷藏庫功能與管理體制
在計劃經濟年代,冷藏庫主要是按產權所屬系統和儲存商品的種類劃分管理。改革開放以來,外資、港臺商和民營企業進入冷藏行業,尤在浙江、山東、福建、廣東等省已占有相當比例,現已形成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的格局。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一部分冷藏庫的服務功能開始面向市場,逐步向社會公共冷藏庫過度。即從計劃經濟時期的“旺吞淡吐”的“蓄水池”逐步向“冷鏈物流配送中心”方向發展。
1.3建造方式
中國現有的冷藏庫中,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多層土建式冷藏庫占大多數,以上海市為例,若按容量計算,土建式冷庫要占全市冷藏庫總容量的82.41%;若按座數統計,土建式要占總座數的86.13%。但90年代起新建的冷庫,絕大多數已采用單層、高貨位的預制裝配式夾心板的做法,現場安裝迅速,大大縮短了建庫周期。
1.4專業性冷藏庫有了一定的發展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起,除了傳統的冷卻物冷藏庫,凍結物冷藏庫以外,我國各省市陸續興建一批專業性冷藏庫,如變溫庫(多用途冷庫)、氣調庫、立體自動化冷庫、超低溫冷庫、糧食冷庫、生物制品冷庫和化工原料冷庫等,這對于完善我國現代冷藏技術體系起了促進作用。